新闻资讯

乡村振兴腾“云”驾“数”

重庆k8凯发版官网荣昌与四川隆昌的接合部,远山如黛,林深径幽。刚刚投产的“双昌”智慧猪场,建在荣昌普陀村一处山坡上,这里藏着当地人的宝贝——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猪种之一的荣昌猪。

12月,一场冬雨过后,天气显得阴冷潮湿,猪场却一直保持干燥。得益于数字化应用,在荣昌,猪过上了“饮温水、睡温床、享空调”的“五星级”生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荣昌区委网信办主任桂小高介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潜移默化改变着荣昌乡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乡村振兴正腾“云”驾“数”。

养猪场里的数字化变革

这段时间,同事休假,“双昌”智慧猪场只有李检富一个员工在岗。要照看300多头猪的“吃喝拉撒睡”,他却游刃有余。这是如何做到的?

李检富说,秘诀就在于“数字化”。在这里,成百上千个红外线探头实时监测荣昌猪的身体状况,自动为它们洗澡、调整饲料配比和场区温度,而李检富主要负责日常巡检工作。

智慧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后劲、速度。数字化应用一方面节约了“双昌”智慧猪场的人力资源,一方面通过标准化手段最大程度上减小生猪患病风险。

该猪场里设置的物联网平台可以收集各区域实时影像资料,并对异常情况做出预计处理;各养殖圈舍实时环控和饲喂数据联网上传,对任何异常情况进行监管和多级报警,就好比为猪安排了全天24小时的健康管护,使得生猪存活率达到90%以上。

与印象中的猪场不同的是,“双昌”智慧猪场没有熏人的气味和横流的污水。顺着李检富所指方向,猪场外几个罐体引人注目。“这是我们配备的污水循环处理利用系统。进去的是粪水,出来的则是肥水。”李检富说,这些肥水将免费供给周边村民用于农业生产。

据了解,目前荣昌打造了年出栏仔猪50万头的数字化楼宇式种猪场和年出栏荣昌猪4万头的重庆最大AI+液态饲喂育肥场,形成智能环控、个体监控等数字化解决方案9个,人力成本降低30%,生猪盈利能力提升50元/头。

然而,从凭经验养猪到凭科学养猪的数字化变革,不仅体现在自动化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能否掌握核心技术。对生猪产业而言,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影响着产品的竞争力。近年来,荣昌建立了“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三级保种体系。

“双昌”智慧猪场就建有基因库。猪场运营方琪金集团负责人程福平表示,未来猪场将加大对荣昌猪、内江猪两大华系种猪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提升华系猪的品种和品质,在壮大生猪产业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信息共享破解农产品供需失衡难题

荣昌灵方大道19号,坐落着全国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

走进该中心,能看到大厅内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各地生猪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数据,就如同来到了一家证券交易所。它的建立,与“猪周期”息息相关。

长久以来,生猪养殖产业存在“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当地学者表示,农业生产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常常会导致农产品供需失衡。市场呼唤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平台。

为此,这几年荣昌加快建设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方式,将传统交易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不自由、中间环节长、品质难保证等症结从生猪产业链上松绑,同时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智能养猪流程闭环。

流动,让数据这一要素更好发挥着价值。

荣昌区昌州街道石河村6组村民、昌州街道兴旺种猪场场长郭平是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受益农户之一。乘势搭上了这一平台,她将猪卖到了全国各地。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积极探索“企业+农户+扶贫+集体经济+科研+智慧养殖”的一体化模式,为农户提供智能化养殖改造和数据支持等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接入全国200余个农贸市场、600余个大小种猪场,实现近20万头生猪全链条“一站式”实时监管,成为重庆智慧农业的一个典型。

 在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的首批117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终期评估中,重庆报送的“荣昌区:纵深推进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美丽乡村拥抱数字化生活

今年,荣昌龙集镇迎来一个变化——以往因子女不在身边,留守老人拿不定主意的事,现在通过“云坝会”来解决。

5月的一天,龙集镇清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军召集村里留守老人聚在院坝,面前是与在外务工村民视频连线的大屏幕。“今天组织召开‘云坝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对我们小院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特别是咱们小院今年新建了一家‘数字蜂场’,蜂蜜产量有了显著提升。大家对蜂蜜养殖有想法吗……”张军开门见山。

经过视频连线的讨论,当天10多名当地留守村民与外出务工子女“同频”对话交流,不少村民都开始尝试养殖蜜蜂增加收入。

“数字乡村建设,从来就不是所谓的空中楼阁,而是要有实际的应用场景来承接。”龙集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坝会”这一数字乡村场景,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一来更加透明直观地打通了乡村基层治理中不少的堵点、难点问题;二是拉近了在外务工村民的距离,让他们及时了解到家乡建设和发展情况,为数字乡村建设增添“人力”与“智力”。

龙集镇也是荣昌区首个全域数字乡村试点镇。健康手环为老人监测健康数据、“数字龙集一张图”集成全域生活生产情况、“龙集在办”小程序让村里事网上办……在这里,数字生活正遍地开花。

事实上,这些场景的建设需要“地基”支撑。桂小高介绍,目前荣昌正加快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建成5G基站1714个,镇街均实现5G信号覆盖。村(社区)光纤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农村互联网通村入社率100%,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部村(社区)。这些数据也折射出当地城乡“数字鸿沟”越来越小。

更可喜的是,去年以来,龙集镇新引进包括荣昌区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上海敦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20余家数字乡村相关领域企业,数字基建正在激发当地乡村产业新业态。

“此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也考验着村民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及运用。”桂小高介绍,荣昌正着力营造网信普法氛围,积极构建线上“宣传矩阵”。同时,推动打造线下“宣传矩阵”,整合利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小院、法律之家等阵地,融入网信元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宣传等,形成小院、村、镇(街道)为一体的宣传阵地。

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荣昌还将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引领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健全体系提升水平,打造乡村数字治理新格局;聚焦“三农”惠及民生,增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加“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