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沃野良田奏响秋收曲

连日来,在黑龙江虎林、鸡东、密山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驾驶着收割机和运粮车抢收粮食,机声隆隆,共同奏响一首充满喜悦的“秋收曲”。&k8凯发版官网nbsp;

虎林 大豆摇铃万亩金 

走进虎林市伟光乡万亩旱田示范带核心区太平村千亩大豆示范园区,一排排整齐的豆荚像一串串金黄色的“铃铛”,个个颗粒饱满、随风摇摆。收割、脱粒、转运……大型收割机械往来穿梭,“吞”下大豆秸秆,“吐”出颗粒饱满、金黄滚圆的大豆,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的喜庆景象。 

“今年大豆又迎来了大丰收!”看着丰满的豆荚,太平村村民耿双双满面笑容地说:“今年的丰收离不开市政府推广的垦地共建模式。我们种的这块地与八五四农场合作,从种到收都有农场的专业团队全方位指导,目前来看产量很好!” 

耿双双口中的垦地共建模式是虎林市利用区位优势,联合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及其在虎林市域内的6个农场,采用市里出土地垦区出技术和管理,促进双方协同发展的创新做法。 

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员李鲲介绍,今年耿双双选择的大豆品种“垦农34”,是农场自主培育的“金豆王”。今年,农场将“金豆王”高产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到伟光乡,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根瘤菌接种、分层定位定量施肥、电控精密播种、增施有机肥等核心技术措施,“良种”配上“良技”,为今年的大豆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块地叫西大洼子地,原来是一片泡泽,是村里的下等地。没想到大洼子地种出的大豆长得这么好,这回真得相信科学种田了!”太平村村民焉树林赞叹道。 

这边大型收割机在田地里紧张忙碌,那边一排排粮食转运车辆已经整齐排列在地头,等候将大豆运抵指定晾晒场过滤杂质降低水分后,再进入粮食银行存储,看好时机交易。 

伟光乡副乡长刘力鸣告诉记者,今年,伟光乡以“稳粮扩豆、粮油生产均衡发展”为目标,引进优质大豆品种,大力推广新的大豆种植技术,全乡共种植大豆1.5万亩,目前已开始收割,预计10月20日前能全部收割完毕。 

眼下,除伟光乡外,虎林市其余10个乡镇的大豆收割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扩种大豆的号召,今年,虎林市多措并举,通过“讲政策、精技术、提潜力”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共播种大豆74.18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7.18万亩。同时,该市还入选了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为了让种豆农民丰产丰收,虎林市邀请专业农技专家,结合虎林气候、土壤等情况,举办了9期大豆种植农业科技专题大讲堂,推广“垦农34”“权豆3号”等高产品种。农技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应用大豆大垄密植、大豆根瘤菌、分层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以“科技兴农”为引领,全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虎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杜维良说:“当前,市里正在积极引导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对大豆进行全面收割,确保颗粒归仓。预计在10月25日前,全市的大豆收割将全部完成。” 

鸡东 稻香阵阵再迎丰 

“鸡东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鸡东县水稻的种植面积达40万亩。随着收获季的到来,在县农业部门的组织倡导下,稻农早早地就开始收割水稻了。 

在明德朝鲜族乡红火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的1.1万亩稻田里,伴随着轰隆隆的机鸣声,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金黄的稻田中快速作业,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 

红火水稻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于景旭手捧稻粒兴奋地对记者说:“您看看这水稻,长得多饱满,空米粒非常少,今年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大伟现场通报了最终测产数据:“通过实割实测,合作社的这块示范田平均亩产1200斤。” 

红火合作社的水稻获得高产,是该社的1.1万亩稻田被县农业农村局划进了水稻“三新”技术种植示范区,采用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的配套集成技术加持下的结果。 

今年,鸡东县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三新”技术,在9个乡镇划定了3.8万亩的水稻种植示范区,不但采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还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为不同地块水稻“把脉开方”,不断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提升施肥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使水稻在灌浆期的含氮量达到了3%,不仅为水稻生长加足“后劲”,平均每垧地还能节省成本800多元。 

明德乡位于鸡东县东部,是“鸡东大米”主要产区之一。全乡耕地总面积6.7万亩,其中水田5.2万亩。明德乡副乡长李吉华告诉记者,全乡今年水稻具备丰收态势,“一喷多效、防病增产”等种植技术的普及对水稻单产提升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 

“今年,我们县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40万亩,从目前农民收割的情况和实地测产的结果看,水稻产量和质量好于往年。全县的玉米和大豆产量、质量也都不低于往年。今年将又是一个丰收年!”鸡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志新说。 

曹志新告诉记者,县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丰收奠定了基础。从2019年至今年,鸡东县已累计投入3.2亿余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5.5万亩。 

最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则让丰收成为可能。今年,县里组织包乡工作队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在全县建病虫害监测网点90个,做到实时监测;在农业机械技术服务方面,今年县里遴选和推广了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和水稻全程生产农机标准化技术等2项主推技术。全县还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要求,以生态循环农业为主,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了节本增效。 

密山 秋风习习苞谷黄 

在密山市杨木乡保时峰合作社的玉米地里,6台马力十足的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里往来穿梭,伴随着隆隆的机械声,一根根玉米秸秆被“吃”进收割机,一穗穗金黄饱满的玉米棒被“吐”出来装车运走。合作社理事长康万成告诉记者,今年,社里共种植了9000亩玉米,12天左右就能收割完毕。 

望着满车金灿灿的玉米和离田的秸秆,康万成喜悦地说:“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可在1800斤以上,比去年亩产增收100多斤。” 

今年,密山市的粮食有望再获大丰收。密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阳告诉记者:“今年密山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9.66万亩,其中玉米175.10万亩、水稻96.79万亩、大豆37.56万亩。经初步估测,今年全市粮食产量可达32亿斤以上。” 

杨阳说,近年来,密山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地块必翻整、交通沿线地块必翻整、经济作物地块必翻整、大豆地块必翻整、合作社自有地块必翻整、适宜作业地块必翻整”的“六必翻整”原则,做好翻地、秸秆打包、还田,以机械翻埋、秸秆覆盖、深松整地等方式提高土壤对降雨的保水能力,从而提高土壤养分和氮磷钾的补充,改善土壤有机质结构,提高耕层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努力扩大黑土越冬面积,为来年春播攒足后劲。 

密山市立足地域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路。 

今年初秋,密山市提前谋划,抢抓增产时机,抓住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利用无人机对全市范围内88万亩秋粮作物地块开展“一喷多促”喷施作业,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等药剂充分混合,一次性对农作物实施喷施作业,实现促壮苗稳长、灌浆鼓粒、单产提高等多重功效,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丰收了,更要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密山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别达到29233台、4591台。为确保秋收顺利进行,该市农机技术人员从机具检修保养到田间收获,一直在生产一线指导服务,并加大了机收减损的宣传力度,全面降低了机械收割损失率。 

密山市农业部门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合理安排收割时间、科学调配收割机具,全力加快秋收生产进度。同时,指导农户采取现代化手段和传统方式降水、防霉,坚决杜绝出现“地趴粮”。 

各乡镇科学安排调配机械力量,特别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公路沿线应收抢收,合理调配农机跨区作业,保障秸秆还田离田作业进度。 

截至目前,密山市粮食总收获面积112.45万亩,其中玉米完成32.39万亩。现在,该市每天有725台玉米收割机在作业,预计10月25日前全市可完成玉米收获。